企业风采

重大突破!沈阳小伙立下大功这次轮到西方诸国被卡脖子了!

更新时间:2025-04-23 09:42:23 更新来源:企业风采

  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,对精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,全世界能做到的国家屈指可数,在这一高精尖领域,

  然而一名来自技校的沈阳小伙,凭借着自己和团队的智慧与汗水,一举扭转了我国多年来面临的先进的技术卡脖子的不利局面,打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措手不及,甚至让美国动了撬墙角的心思!

  2002年春节前夕,中国航发黎明公司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——加工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的修正工具“金刚石滚轮”,这可让一众工人师傅们犯了难。

  众所周知,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“心脏”,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飞机的整体性能和战斗力。其中,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核心部件,对制造技术的精度要求极高,达到了3微米(0.003毫米),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/20,如果出现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会引起机毁人亡的惨剧。而当时公司里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刘永祥师傅生病住院了,无法工作。

  时间一点点过去,可任务却不得寸进,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。众人一筹莫展之际,小伙洪家光站了出来,“这项任务,我来!”。凭着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一股子闯劲儿,洪家光带着团队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般的任务。

  刚开始的他踌躇满志,心想,不就是一个加工器械的活嘛,这有什么做不来的?可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。在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后,洪家光兴致勃勃地将修磨好的滚轮拿去送检,但却迎来了全部不合格的结果。

  这无疑令其大失所望,可洪家光没有被初期的失败所打倒,那天,他一夜未睡,翻来覆去思考着怎么样才可以达标,细细钻研着刘永祥师傅教给他的方法。

  接下来的十来天,他几乎衣不解带,一股脑儿钻进了车间里,每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之后,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实践着、改进着。正是凭着常人无法拥有的韧劲儿,洪家光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,并且在不断的练习中,对工艺方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,进行了有效的改进。

  长期以来,由于西方国家对精密磨削技术的垄断,我国在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上一直受制于人。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,也使我国在国际航空领域处于被动地位。因此,打破这一技术壁垒,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自主制造,已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。而洪家光的出现正好契合了时代对人才的渴求。

  在央视的采访中,洪家光表示,“(金刚石滚轮)已达到了3.5万次的磨削寿命,最精的尺寸能做到两微米。”这背后代表的是,我国在该项技术上已经成功突破了封锁,并且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!

  说到这里,很多人肯定好奇,这洪家光到底是哪个名校培养出的杰出青年呢?其实呀,这个优秀的小伙来自一所技校。洪家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“英雄不问出处”!

  1978年,洪家光出生在了沈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。受限于家里的经济条件,他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去技校学习,想要培养一门可拿来养家糊口技能。

  来到技校后,他没有自怨自艾、感慨命运给他的压力,相反,他勤学好问肯吃苦,三年里不断精进自身,在1999年以专业第一名的身份被分配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的58号车间,做起了一名产业工人。

  刚进厂的时候,他也只是一名刚刚毕业的普通技师,厂里分给他的也都是一些“简单活儿”,可洪家光并不满足于此,他非常羡慕厂里老师傅们精湛的技艺,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在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
  于是趁晚上加班的时候,洪家光总是偷偷用老师傅们的刀具练手,却不料挨了师傅的骂,作为一名车间工人,必须脚踏实地、精益求精,绝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念头!

  这也让洪家光深切认识到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此后的他在工作上也更认真刻苦,勤练技艺,还主动自学了空气动力学、力学、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。对于技校毕业的对他来说,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,但他从不认输,再难又如何?我一本一本的啃、一点一点的学,一定要把它拿下!

  洪家光的同事们这样子评价他:“他身上有着韧劲儿、疯劲儿、巧劲儿!”2000年的时候,公司任务异常繁重,洪家光为完成进度,竟带着行李直接搬进了厂里,一加班就是一个多月。因为过度劳累,洪家光在搬运工件时,一个恍惚被砸到了左手手指,可他没有喊疼,而是继续兢兢业业的工作着,直到晚上回家被爱人拉着去医院检查,才知道手指竟然“粉碎性骨折”!即便如此,他仍不顾医生和爱人的劝阻,一面左手缠着绷带,一面继续用右手操作机床,这么一干又是两个月,这件事之后,他便又多了个“拼命三郎”的称号。

  功夫不负有心人,洪家光从业20多年来,经他手打造的数千件产品,从来就没出过差错,大大小小斩获了多项荣誉,不仅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“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陆续为国家培训了许多优秀的技术工人,还积极创新,不断研发,攻坚克难,拥有了多项发明专利,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。

  风雨之后见彩虹,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“奋斗的人生最美丽”!不论出身如何,只要不断学习、不断追求进步,终可成为国之栋梁。

  近年来,科学技术实力愈发成为决定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条件,像洪家光这样的行业翘楚、领域标杆,自然成为了各国竞相争取的宝贵资源。

  面对国际上的种种诱惑和拉拢,洪家光始终坚守初心,不为所动。国外的一个航空公司甚至给他开出了90万的月薪,希望他去工作,并承诺为他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和资源,但洪家光却坚决拒绝了这些诱惑,他深知自己的根基在中国,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支持。

  在巨大的物质诱惑下,洪家光斩钉截铁地说出了:“我是中国人,我的事业在中国,我的根基也在中国。我愿意用自己的所学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  他的这份坚定和忠诚,不仅赢得了国内同行的尊敬和赞誉,也让那些试图挖角的美西方国家感到了深深地无奈。他们不得不承认,像洪家光这样的顶尖人才,是他们凭任何物质诱惑都无法动摇的。

  如今,洪家光依然奋斗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,为国家航空事业和技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中国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大国工匠们地默默付出,才更强大。美西方费尽心思对中国进行的技术封锁终将会彻底失败,因为一代代的国之脊梁会为国家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!

  l 新华网.《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——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》

  l 央视网.《【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】洪家光:矢志为国产战机装上强劲“中国心”》

  l 搜狐新闻.央广网《【二十大代表风采】洪家光:钻研与传承彰显大国工匠精神》

电话:191-5371-9575
立即咨询>>

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-1